柒文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隆万盛世 > 890条件

890条件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而在刚才,内阁几人分析此事时,魏广德“不经意”间就透露了这点想法。

所有表达对态度的奏疏,都是被隆庆皇帝留中,所以很有可能,最后让皇帝下定决心的就是看那边支持的人多。

现在听到李春芳重提先前魏广德的猜想,高拱只是思考片刻就答道:“此话有理,最关键此时若真看朝臣的意见,我等阁臣这五票算是投不出去了。

因此,我们更要拉拢每一个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和勋贵,以获取他们的支持。”

之所以这么说,其实高拱已经是按照皇帝召开廷议的模式来对待此事。

毕竟不管朱棣如何洗,他都是靠篡位登上的帝王之位,有些不正。

就如同唐太宗李世民般,因为得位不正,所以即位初期,听取群臣意见,虚心纳谏。

对内文治天下,厉行节约,劝课农桑,实现休养生息、国泰民安,开创“贞观之治”。

对外开疆拓土,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龟兹和吐谷浑,重创高句丽,设立安西四镇,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,获得尊号“天可汗”,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。

说到底,两个皇帝其实都是一样的操作。

在明朝,处理政务主要有三种形式,分别是圣裁、阁议与朝议。

圣裁即“宸衷独断”,是皇帝个人进行决策,这种方式在传统和法理上都是最重要的决策方式。

大明和蒙古人的对立,可以说是发自骨子里的。

虽然内阁阁臣都以为,就大明当下的情况是不适宜继续维持对峙的局面,希望能缓解边境压力,节省军费开支,缓解财政困境,隆庆皇帝不是傻子,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。

或许在登基之始,他并不明白大明这个家不好当,可是毕竟这么多年皇帝做下来,其实对钱财的重要性也是深有体会。

但是他也要考虑到大明立国后对蒙元的一贯态度,如果轻易就改弦更张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。

这就是魏广德现在对隆庆皇帝心理的分析,既想和解又担心国内反对之声太盛,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皇权稳固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